王晶博士,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白內障科
隨著時代的進步,生活方式越來越豐富,白內障患者的用眼需求不斷提升。他們不僅需要看遠,也需要看近,也需要中距離視力,從而參與到更廣泛的社會活動中去。
以往用的多的是衍射型人工晶體,這種人工晶體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但我們也可以常常聽到患者的抱怨,中視力缺失、眩光的出現(xiàn),夜視力較差,患者難以適應等等。因此也注定我們在選擇衍射型多焦點晶體時存在重重顧慮,單眼植入時患者往往表示難以適應,雙眼不協(xié)調。眩光的產生使部分患者難以忍受。性格敏感焦慮的患者這些問題尤為突出。
區(qū)域折射型人工晶體的出現(xiàn)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選擇。它的工作原理是分為兩個區(qū)域,扇形區(qū)域聚焦近距離光線,其余部分聚焦遠距離光線。
區(qū)域折射型人工的優(yōu)點是:光能損耗低、對比敏感度高、光學現(xiàn)象(光暈、眩光)類似于單焦點人工晶體,患者需要的適應時間短。
目前區(qū)域折射型人工晶體包括兩個附加焦度 +1.5D和+3.0D。+1.5D主要適用于對遠、中距離需要大的患者,例如電腦工作者,近距離相對稍弱+1.5D主要適用于全程視力需求的患者,遠、近視力好,中間距離視力相對稍差,例如熱愛閱讀的患者,對電腦相對需求較低。
下面就我們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病人與大家分享。
病人是一個55歲的女性患者,因“左眼漸進性視物模糊2年”就診,體檢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該患者右眼裸眼視力尚可,左眼視力差,白內障相對較重。
對于這個病人我們如何選擇呢?這個患者目前只考慮單眼手術,平時有戴老花鏡,但是難以適應,有脫鏡需求,希望能看遠、看近。根據她的需求我們初步考慮多焦點人工晶體。該患者進行了一系列詳細的檢查(眼部A/B超、IOL MASTER、OCT等),這里不贅述了。重點介紹下患者的OPD檢查結果。
OPD視覺質量分析檢測有自己的一套篩選晶體原則。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患者角膜規(guī)則,高階像差0.118,小于0.3,散光小,角膜規(guī)則,kappa角小,很多條件都符合多焦點衍射型人工晶體的選擇條件。但是這個患者明室瞳孔直徑2.79mm,小于3.2mm。根據OPD晶體篩選原則植入衍射型人工晶體存在瞳孔偏小、近視力相對較差等問題。
綜合患者的用眼需求、檢查結果,經過分析我們給患者選擇了Oculentis:MF30區(qū)域折射型人工晶體。
術后患者Vos 遠:1.0,中:0.8 近:1.0,人工晶體居中,后囊膜完整、清亮。術后殘余球鏡度數(shù)、總散光小。點光源成像清晰,視網膜成像質量好,MTF曲線顯示粉線、綠線、藍線接近,提示高低階像差基本矯正。
這個患者是單眼手術,術后還是很適應的。未訴任何不適?;颊邼M意度很高。